古希臘哲學與奧運
奧運會是古希臘一帶最重要的盛事,因古希臘文化崇尚健美的體態,人們皆熱愛運動與競技,而哲學家與學者亦不例外。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、畢達哥拉斯(Pythagoras)、亞里士多德與「西方醫學之父」希波克拉底(Hippocra-tes)等多位古希臘著名哲學家,都曾出席或參與奧運會。
既然運動、競技以至奧運會對於古希臘人如此重要,那麼奧運會應該至少跟哲學有某些關係?答案是有的,真的有這樣一個詞「奧林匹克主義(Olympism)」,意思是奧運會遵從的哲學。
古代與現代的奧運與奧林匹克主義
現代奧運會是由法國的顧拜旦男爵於1894年創立,他的理想是復興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及其背後的精神。顧拜旦提出以拉丁文「Citius、Altius、Fortius」作為奧林匹克格言,意思是「更快、更高、更強」;顧拜旦設計的五環標誌,則象徵「五大洲的團結,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、坦率的比賽與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」。
以上的理想是否就是奧林匹克主義呢?《奧林匹克憲章》之中的「奧運基本原則」第一條列明「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生命的哲學」,這就要回到古希臘的哲學去看,當中最關鍵的是「arete」(音譯阿雷特)的精神。這個古希臘詞不容易翻譯,它的意思是「追求卓越」,跟「哲學」原來的古希臘詞「智慧之愛」(philosophia)可以相呼應。 |